第104节
  “那是钓鱼的人太多了,放暑假了,我就有时间去钓鱼了。”
  “你们学校不是开扫盲班吗,你怎么不去,至少中午不用在家里吃。”
  “行,行,听你的。”
  刘海当然知道盯着房子的很多,自己拿到房子也肯定有人不满,但是又怎么样呢,这个是各凭手段不是。
  二大爷溜达回家里了,二大妈与秦怀如还在纳鞋底呢,棒杆在一边拿着一颗玻璃珠子自己玩。
  “咋样,小海什么时候搬家?”二大妈现在也不怎么斤斤计较了,因为二大妈觉得二大爷已经是车间主任,自己再跟其他人计较,丢人。
  其实这种干部家庭思维还不错,有些人自己男人当个屁大点小官,就觉得老百姓就低人一等,是奴才,那种才可恶。
  “暂时不会搬,还要修一修,等修好了再说。”二大爷坐下之后开口说道。
  二大妈点点头:“小海手里估计有钱,修一下也好。”
  “肯定的,小海一个月最低也是五十多吧,咱还欠他一台缝纫机票呢。”二大爷点点头说道。
  秦怀如听到刘海一个月有五十多块,心里也是羡慕不已,自己现在才一级工,不过秦怀如倒是没啥想法,自己一个寡妇,别人年纪小,又是干部身份,只是单纯的羡慕刘海的高工资。
  “小海多少岁了,到结婚年龄了吗?”二大妈又开口问道。
  二大爷摇摇头:“你我就别瞎操心了,小海在他们厂子里面,到时候介绍的多,毕竟是干部了,实在是不行,再张罗。”
  “倒也是,干部有干部纪律。”
  第181章 朱老师的同学
  第二天上班,刘海就在厂门口等着了,今天老师带他一个同学来看看红薯,土豆什么的。
  “刘科长,等谁啊?”传达室门口,里面的门卫看着刘海站在这里,开口问道。
  “等我老师。”刘海回头跟对方说话。
  “刘科长,我给你拿一把凳子?”
  “没事,一会就得了。”
  “哪我给你倒水?”
  “您客气了,我就不喝了。”
  “刘科长!”
  “刘科长。”
  刘海在门口一会儿,就有不少人打招呼,终于看到了老师,骑着自行车,后面还有一个男子,年纪与老师差不多。
  “老师。”刘海赶紧出门来迎接。
  朱海洋指着一个戴眼镜的男子说道;“这是我同学,农学院的,姓周。”
  “周老师。”
  “客气了,客气了。”
  “这里登记?”周老师看着京都摩托车厂的大门,再看看旁边的厂名,开口问道。
  传达室的人赶紧说道:“不用,不用。”
  “还是登记吧。”朱海洋开口说道,最后还是登记了,自行车就放这边。
  “刘海同学,老朱早就在我们面前说过你了,很聪明的。”周老师一路走来,看到不少人跟眼前的年轻人打招呼,刘科长,刘科长,而且看样子关系都很好。
  “这是老师夸我呢,先去办公室坐一坐?”刘海询问道。
  “先看看红薯吧。”周老师开口说道。
  刘海就带着周老师,朱老师一起向实验室走去,周老师开口说道:“老朱可能不明白,现在育种分两个方面,第一是选育,也就在大田里面选最好的植株,前两年我们在苏北一个稻田里面发现了几颗高产水稻,可惜最后性状不稳定,没办法繁育,这就要依靠下面的同志们多汇报,去年在山西还发现了一株矮化的高粱,今年种植之后,又恢复了原来的高度。”
  “第二就是用野生的品种杂交,这个也是大方向,但是种子这个东西,有时候一代两代没问题,三代四代出问题的几率就很大,加上粮食生长周期,很可能一个项目做十年,然后失败。”
  刘海点点头,上辈子自己就听说过,某个水稻品种在试验大田里面高产,但是群众种植之后,几乎颗粒无收,因为抗病性太差了,群众不可能学你大田的那种管理方式,不然亏的裤衩子都没有了。
  “就是这里,这边以前是荒地,红薯里面有一部分长的特别好,土豆也是一样的,本来我觉得这土豆种子干瘪,没想到还长成了。”刘海这边的红薯是好坏一起种植的,土豆也是,包括玉米也是。
  周老师看着这一地的红薯藤,并没有惊讶,南方红薯比这个好的多了去了。
  倒是远处几颗玉米,看起来好像不一般。
  “可以挖一个看看吗?”周老师仔细辨别了一下红薯,又翻了一下红薯藤,看着是一个个的小土包,看着土包上的裂口,周老师问道。
  “当然可以。”刘海就拿来锄头,周老师亲自动手。
  周老师挖了一个小土包,发现这红薯真的不一样,仔细看看根系,然后又找来刀,洗完之后切开看了看,然后品尝了一下。
  “现在看起来还不错,但是具体的还需要试验,你这个是开荒地,又是烧过这么多草木灰,现在不好判断。”
  “不过环境的忽然变化,出现好的变异也是有可能的。”周老师不敢肯定,因为可以看到地里面有草木灰黑黑的。
  朱海洋问道:“怎么试验?”
  “把这些藤蔓还有红薯挖出来,我找人托运到南方进行试验一下,土豆也是一样的。”周老师开口说道。
  刘海点点头;“麻烦周老师了。”
  “这个应该我们谢谢你,我们每年其实都要到各个地方,很多粮食其实都是从变异开始的,只是有些变异很稳定,有些不稳定,这些红薯在这边产量高,在别的地方也许产量就很低,环境,温度等等的影响很大。”周老师也没有把握。
  刘海听到这话,开口说道:“那个什么橘子在南方。”
  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。”朱海洋开口说道。
  “对,对,就是这个道理,不过这几颗玉米倒是感觉不一样。”
  “这个有老家带来的,也有去年厂里面同事给的。”
  “这个成熟了再说吧。”
  “那行,我们一起挖吧。”刘海点点头。
  孙爱国听到刘海老师来了,就来到了实验室这边,进来就看到刘海正在挖红薯,还有两个青年也在。
  “厂长,这是我老师,朱老师,这位是农学院的周老师,我这一片红薯看起来不错,我请周老师来看看。”刘海看到孙爱国来了,就开口介绍到。
  “老师,这是孙爱国厂长。”
  “孙厂长。”
  “朱老师,周老师。”
  “朱老师,谢谢你为我们厂子培养人才,今天中午一定要在这里吃饭。”
  “孙厂长客气了。”
  几人一阵客气,中午在小食堂里面,不出意外的话,朱老师与周老师最后出溜到了桌子下面去了。
  至于说送到南方的红薯,土豆,红薯藤(只是要了藤,没要叶子),孙爱国直接让人送火车站,找熟人托运走了。
  周老师与朱老师下午从刘海这边实验室的宿舍爬起来,喝了两杯茶,然后赶紧走,不走的话,晚上说不定又来了。
  “海洋,你这个弟子不简单啊,在厂子里面独占那么大一片地方。”路上周老师与朱海洋一起推着车,一边走一边说道。
  朱海洋摇摇头:“刘海倒是说过有个实验室,没想到那么大。”
  “你这弟子聪慧啊,我看了一下那些俄文书,都有书签,还有作图水平也很高啊,实验室的东西比你们学校实验室都好吧。”
  “还有咱们吃饭的时候,厂办的主任,还有厂长,你哪弟子不喝酒也没人劝啊。”这个时候酒桌上,你说不喝酒可不行,不管是谁,刘海能在酒桌上不喝酒,还是跟厂长书记一起,这就很值得说了。
  朱海洋倒是知道一些,比如摩托车发动机的,但是不会说,于是嘿嘿一笑:“聪明人谁都喜欢。”
  “也是啊,走吧,不然回家爱人该唠叨了。”
  “今天谢谢你。”
  “咱们同学说这话客气了。”
  孙爱国这边听到朱老师走了,有些可惜的说道;“小刘,我还说晚上再好好招待一下朱老师呢。”
  “李大力三人在做什么东西?”
  “做雪地摩托,厂长,我没有跟你汇报吗?”
  “汇报了吗?也许是我忘记了,这个雪地摩托进度怎么样了?”
  第182章 雪地摩托
  “零部件已经差不多了,主要是部分零部件需要手动加工。”刘海说的是雪地摩托后面的履带,这玩意现在没有成品。
  现代的雪地摩托,履带是复合材料,而现在,只有用加橡胶的钢丝了,用橡胶皮自己加工,就跟巴铁小作坊翻新轮胎一样。
  所以进度慢了不少,等样品出来之后,就可以让轮胎厂出专门的履带了,现在样品都没拿出来,橡胶厂不可能专门给你制造。
  再说刘海也不想欠人情不是,走计划就别说了,有哪时间,自己维修科手工就搞出来了,虽然也许使用寿命不理想,但是样品,能用就行。
  “高原的摩托车试验,有些不怎么理想,有些海拔高的地区,据说汽油都冻住了。”
  “动力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。”
  “机器使用寿命也没有多大问题。”孙爱国又说出了另外的一个事情。
  刘海一听这个,点点头,这就是试验的好处,后世在老大哥那边开车,汽油里面就加的有防冻剂,不然就老大哥那个环境,汽油凝固是没二话的,那边很多超市都有卖的。
  刘海心里一动,这个项目可以让老师参与进来,大概的配方自己知道,试验用的器材不是很多。
  “这个我问一问老师吧。”刘海搞摩托车就是为了高原物质补给,冬季那边很多地方不适合摩托车,但是总有几个月适合。
  摩托车需要一个小路就可以了,汽车,卡车需要的路投资太大了。
  刘海不是没有想到过搞直升机,第一是来不及了,第二高端的武器装备拿出来,国内也没有能力生产,第三是反而会被两大社会头目盯着,第四,那就是抄老大哥的直升机,高原也没用。
  高原能用是黑鹰直升机,就老大哥的玩意,真的不适合,现在直升机采用的发动机是星型活塞发动机,现代采用的是涡轮发动机,涡轮发动机适应高海拔,高温环境。
  哪怕是刘海制造出来,估计也舍不得装备,而且怎么说呢,对三哥不需要什么直升机,只要物资多一点就可以了。
  “嗯,能解决最好了。”孙爱国也就提一下,孙爱国对刘海的知识已经不知道怎么形容了,看看人家这办公室,大部头,俄文的,英文的,德文的,中文的……啧啧。
  “那个一千吨的液压机,能搞吗?”孙爱国差点给自己一个嘴巴,怎么就把自己想法说出来了呢。